《人民日报》今年4月的一篇“妈,跟我一起上班”的微信文章,让上海健康医学院康复学院2021级康复物理治疗专业的学生宁葶筠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带着对阿尔兹海默病诊断与治疗的关注,她创作了一份关于该主题的科普作品,如今获得了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六届康复科普创新比赛图文学生组一等奖。
由中国康复医学会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上海健康医学院承办的“中国康复医学会2024全国科普日康复科普联合行动暨康复科普年会”9月12日在上海开幕。宁葶筠的科普作品来源于内心的感动与心酸。“那篇文章中,与孩子一同上班的妈妈就是阿尔兹海默病患者,记忆严重减退,常常迷路甚至走丢,几分钟见不到儿子,她就会担惊受怕,因此,作为地理老师的儿子经过深思熟虑和与学校的细致沟通后,决定带着妈妈一起上班。”宁葶筠说,近年来,关于阿尔兹海默病的报道越来越多,人们对阿尔兹海默病的关注度也在逐年提高,已被列为全球公共卫生优先事项。
数据显示,全世界每3秒就增加一名阿尔兹海默病患者,65岁以上的人群中每10人就有一名患者,总数约为5000万人,我国患者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一。由此带来的经济负担,也将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影响。
为此,宁葶筠通过科普文章详述阿尔兹海默病的症状,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早期发现、诊断与治疗。“通过调研,公众对于阿尔兹海默病的了解停留在记忆力衰退的层面上,但其临床症状并不仅此一项。空军军医大学曾发表观点,嗅觉障碍也是阿尔兹海默病患者的早期症状之一,表现为嗅觉识别能力显著降低。《智能系统学报》也发表了可以通过磁共振影像数据建立多尺度域适应网络模型应用于阿尔兹海默病辅助诊断的文章。”为此,宁葶筠希望由此提醒公众留意疾病的多种信号,以便及早采取干预和治疗。
“当发现家人出现阿尔兹海默病的相关症状时,一定要引起重视,并及时向医生进行咨询或是到医院进行精神状况检查、认知测评、血生化检查、脑电图和脑影像(磁共振成像MRI和CT计算机断层扫描)等检查,越早治疗,其疗效将越好。”宁葶筠提醒道。
作为一名医学生,宁葶筠希望,更多青年从自身做起,多多关注阿尔兹海默病患者,为他们创造更加包容和理解的社会环境,此篇科普图文的目的,不仅是传递知识,也是唤醒人们对生命尊严的敬畏与对科学、医学研究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www.why.com.cn/wx/article/2024/09/13/17262115171002302613.html